《臺灣好果食》享受健康的54道美味水果料理 by 柯亞
這是她的第二本書,柯亞對於食材的天份在此書大展身手:哈密瓜可以做成冷湯、枇杷還可以變成可口的豆奶、芒果加辣椒粉竟成了墨西哥微辣芒果花甜塔......18 種臺灣水果與不同食材的相遇,激盪出54道溫情美味的果風料理,用水果也可以用滿足所有人的味蕾.
食材,百膳之始:如何挑選好果物?
(1)身土不二
生於斯「養」於斯:腳下的土地給什麼,就吃什麼!
「身土不二」其實是佛用語,出自於南宋僧人智圓的《維摩經略疏垂裕記》中。所謂的「身」: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,身處的環境則稱為「土」。「身」與「土」彼此是無法分開,也因此而交互影響。在飲食上,「身土不二」的概念,就是「多食用本地生產的當季食物」,即是傳達一種人與土地之間的依存關係。!
其實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,早已經為我們準備好;滋養我們一切所需的食物。攝取在地生產的蔬果,除了更能得到直接而周全的養分外,亦是一種「自產自銷」,從產地到餐桌,用最短的距離帶來最大的營養。
換言之,用「身土不二」的角度來看,食物運送的里程愈遠,如跨國而來的進口水果,榴槤、櫻桃、蘋果等,在滿足口腹之慾外,對健康的助益其實是非常有限的。加上很多水果為了保存、耐運輸,有時多會浸泡防腐劑、保鮮劑與蠟液等保久保鮮的添加物,長期食用難保不會影響健康。
(2)不時不食
當季吃就對了!
其實對於食物,老祖先們很早就有一套攝取的法則。孔子就曾經在《論語‧鄉黨》中闡述了他對飲食的看法,「不時不食」是其中一條遵則,大意是說,如果食物不是當季所產或是非時節所該吃的,他老人家寧可不吃。
大自然季節更迭的規律,其實時時影響我們。台灣四季;春涼、夏熱、秋燥、冬寒,四時物產應時而產,例如:入夏暑熱旺盛,此時大自然就準備了西瓜、鳳梨等性涼、水分豐富的瓜果與熱帶水果,為我們解渴消暑。不過因為台灣農業技術先進,在人為改良之下,原本該是夏季盛產的西瓜,現在四季皆能生產採收。雖然滿足了口腹之慾卻打亂了大自然本然的規律,衝擊的還是我們自身的健康,仔細想想,有時太過便捷也未必是好。
其實當季盛產的蔬果,因為正值產季,滋味、養分甚至品質都是最好、最高的,加上產量最多,我們實在是不需搶先、強求它們在四季都能生產。順應四時而生,好好品嘗四季果物為我們帶來的美好旬味。
墨西哥微辣芒果花田塔。圖片來源/時報出版《臺灣好果食:果食:54 道》
(3)栽種農法的奧義
1「慣行農法」:一般使用農藥、化學肥料、除草劑,多是為了追求土地的最大農穫量,降低人力成本的一種栽種方式。雖然農藥滅了蟲害,化學肥料也讓蔬果長得肥美碩大,除草劑更讓雜草不叢生,但如此極致的催生產能的作法,其實是建立在工業化生產角度上的思考作為。化肥、農藥最終都將導致土壤、水源的汙染,最後這些毒害依然還是回到人類身上。
幸好,已經有愈來愈多用心耕種的農友注意到這點,在農藥使用上也日益節制小心,逐步的減少甚至不用的方向努力前進。
2「有機農法」:別於先前所說的慣行農法;「有機農法」不使用農藥、化肥、除草劑、基因改造種籽,連灌溉水源也很講究的自然栽種方式。所生產的蔬果作物,經過國家許可的驗證機構檢驗通過,無農藥殘留,方可稱有機。
3「無毒農法」:別於有機農法,同樣是不使用農藥、化肥、除草劑、基因改造種籽的自然栽種方式。差別在於,農人未必有充足的經費申請驗證,採便自由心證的方式,雖無有機的認證,卻能以商譽信用保證無毒。 另一種無毒農法是農人在作物生長前期,會酌量適度的噴灑農藥,用量皆按標準使用,一旦作物開花後就停止噴灑,自然照護至安全採收期過後才收成。驗證後的蔬果作物,無農藥殘留,也稱無毒農法。更多稱為安全農法。
4「自然農法」:這是我最推崇的耕種方式,但投入此法耕種的農人心臟必須很強。自然農法講究人為最少的介入,連有機肥也不使用,一切遵照自然法則,講求「天、地、人」合一,人與自然萬物共存共生。自然農法的產量幾乎只有慣行農法的一半,有時甚至連1/3都不到,生產的果實外觀可能不美,但其中卻是蓄滿了大地的能量,讓人萬分珍惜地品嘗。
(4)●選果的法則:
1. 眼睛看-果實:大小適中最好
果形:完整飽滿
果色:自然鮮豔,避免暗沉
水果紋路:愈密集、愈均勻愈好
水果蒂頭:深凹為佳
表皮:絨毛愈長愈好
2. 鼻子聞-自然散發宜人果香
3. 手觸摸一果皮:細緻光滑
果肉:硬實不虛軟
重量:拿來沉甸甸的,則果肉紮實、水分豐沛
4. 耳朵聽-輕彈西瓜:回音沉穩
輕彈蘋果:聲音清脆
輕搖酪梨:有聲響,表示已熟能品嘗。
●果實的保存法則:
新鮮水果買回之後放置常溫、通風處約2~3天之後,再進冰箱冷藏;有些水果有後熟現象(如紅肉李、蘋果、香蕉、百香果、西瓜)則常溫放置就行了。
其實我是屬於「量吃為入」吃多少才買多少的類型,新鮮蔬果適量買,馬上攝取,其實才能吃入真正的營養。
(5)身世的秘密─水果貼紙
- PLU水果標籤:
蔬果上小小一張不過指甲大小的貼紙,裡面卻充滿著玄機,它包含了水果的來歷,同時也交代了它們的身世,非常引人入勝。
在進口水果上的貼紙,都有一排數字,通常4碼或5碼,不僅能看出產地、栽種方式,甚至品種、規格等級都標示其中。這組號碼就是「PLU」(Price Look-Up Code)編碼,PLU編碼源於美制,一列有4或5個數字,從開頭的數字就能看出其栽種農法。
3或4開頭,代表你手上的水果以「慣行農法」栽種,可能施化肥、噴灑農藥,食用時請務必清洗乾淨。8開頭,代表是「基因改造水果」,請儘量避免選購食用。9開頭,則是「有機農法」種植,這類蔬果的攝取當然是多多益善。
2. 產銷履歷認證
農產品的身分證
產銷履歷認識由行政院農委會制定,只要符合臺灣良好農業規範(TGAP)作業基準與法規,再經由國際第三者驗證機構,檢驗審核通過,即可發給產銷履歷認證。簡單說就是農產品的身分證。
從超市購買的蔬果,若上頭貼了產銷履歷認證的貼紙,我們就能從上面的公開訊息,追溯蔬果從種植採收、加工、分裝與流通至販售點的完整路徑。
第二眼的梨美女-梨香冷湯麵(左一)、烤蜜梨佐布丁(左二)、仙草雪梨果汁(上)。圖片來源/時報出版《臺灣好果食:果食:54 道》
●本文摘自《臺灣好果食》
發表新回應